大家对徐嘉良老师创作作品的品评和鉴赏

文/明湖

徐嘉良,台湾顶级优秀音乐人,曾担任无数台、港艺人之唱片作曲、制作人及无数港剧之片头、尾主题曲、插曲及配乐之制作、编写,为一全方位创作者。

徐嘉良是我最喜欢的作曲人。他的作品始终拥有着极其优美动人的旋律,他的曲风又不局限于一种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够得心应手。在各个时期,都不难发现唱红了的他作曲的歌。

徐嘉良创作的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比较古典的凄美的有些淡淡感伤的抒情,如王杰的《心醉》、温兆伦的《随风缘》、叶倩文的《女人的眼泪》,郑少秋的《笑看风云》……非常的唯美动人,常常能赋予人无限感慨、启发人无限灵感。

还有一些听上去更悲情的歌曲,似有通彻心扉的感觉,如温兆伦的《一生何价》、《内疚》、郑少秋的《岁月无情》、蔡秋凤和陈冠蒲的《越头看》……美丽的旋律交织沧桑的情感,然而与有些歌曲所渲染的悲苦、悲怜的感觉又完全不同,在强烈共鸣的震撼后,并非沉溺于这种悲伤心情,而是在悲痛的极限中重新解脱。

有时我在想,徐嘉良老师的内心一定是孤独的,因为创作本身就是孤独的,而能作出如此凄美绝伦的音乐,是一个在繁华安逸中享受快乐的人水平再高也很难做到的。

作品中也不乏温情的歌曲,格调上没那么悲伤,一样优美动人。如小虎队的《属于你属于我》、方季惟的《你在天涯我在人海》、王羚柔的《现在不哭》、陈松伶的《小白船》……旋律或则温馨柔和,或则轻快活泼。

徐嘉良创作的曲风是多元的,多种音乐形式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呈现,如古典音乐、轻音乐、舞曲、民族音乐、爵士风格、拉丁风情……所以即便写过那么多作品,首首都有不同的味道和特色,不会有单调或雷同的感觉。

快歌同样也在徐嘉良的作品中出现,如温兆伦的《Too far away》、《乐逍遥》、陈松伶的《我爱上了英雄》、办桌二人组的《办桌》……结合了RockRap等元素。可见徐嘉良并不排斥哪一种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只是像R&BHip-hop这类元素尽管当下在国内流行但他也很少有兴趣去用。王杰曾说,R&B是小孩子玩的东西,如果要他写一晚上可以写20首。这也侧面说明了R&B并没什么技术含量,写好那种歌曲体现不出水平。况且其实音乐的灵魂还是旋律,真正流传的久的音乐也是有旋律的音乐,只有说唱的音乐是没有真正生命力的。

在编曲和器乐搭配上,徐嘉良也很出色。他能够和谐的结合古今东西,一首歌可以穿越几个时空,却又浑然一致不露痕迹。去听蔡秋凤的《爽到你艰苦到我》、赵薇的《情深深雨濛濛》、陈松伶的《凄凄烟雨》……可以感受到那些器乐编配得是多么的完美。

有些歌曲并无很华丽的配乐,但听了就会觉得非常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还有些编曲虽然简约,却十分清新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徐嘉良还有很多纯器乐及配乐作品,他曾为很多电视剧电影配乐,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今生无悔》、《大时代》、《我本善良》等。不过我看过的港剧不多,但在《男人的歌》专辑有收录他的几首乐曲作品,每一首都很动人,而且很有画面感。听到音乐,能自然的联想到景象,又由景而生情,就这样不知不觉沉醉其中了。可想而知电视剧电影中,结合情节的配乐,就更不能不触动人心弦了。

我喜欢的作曲人也有很多,但让我觉得音乐旋律优美到极致的,只有徐嘉良和童安格。他们的音乐,只单听旋律,就能让人迷醉。童安格是一名创作歌手,虽然给其他很多歌手写过很多歌曲,但自己也一直在出专辑,我可以透过他自己的专辑更直接的欣赏他的音乐。而徐嘉良老师的音乐,我就只有借由别人的歌声来欣赏了,一直如此,直到拿到他的第一张台语专辑《男人的歌》。

《男人的歌》专辑是048月在台湾发行的,而我是今年8月从台湾买到的。因为专辑只在台湾发行,内地并无音讯,若不是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专辑中的一首歌,或许我到现在都未必知道这个消息。这张专辑拿到后被我听了无数遍。其实一开始就被吸引了,从第一首歌大提琴和吉他的旋律响起的那一瞬间、从徐嘉良老师的温柔浑厚的声音传出的那一刻。

记得徐嘉良老师在乐融的专访中曾讲过,很久以前就有人找他作创作型歌手,但他没有同意。真是遗憾。从这张唱片可以看出徐嘉良无论是声音还是唱功都是相当出色的。再加上他过人的创作才华,当年如果走创作歌手路线一定早就像王杰童安格齐秦那样红遍华语歌坛了。不过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他那时做了歌手,用在创作上的精力肯定比现在要少,我们也未必有机会欣赏到徐嘉良老师这么多的创作作品了。

近些年来,徐嘉良老师的音乐重心转到了台语歌曲的创作和制作上,确实为台语音乐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对台语音乐的转型也起了推动作用。可是无论台湾还是大陆,国语是最基本也是被华人世界最广泛接受的。而现在华语乐坛虽然歌手很多,好的音乐却寥寥。真希望徐嘉良老师能再多眷顾一下国语音乐,参与更多国语歌曲创作,将其音乐理念和优秀的音乐传递给更多人。如果徐嘉良老师考虑发行国语专辑,就更令人期待了。

2005年1227